专业宣传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国家新材料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新材料领域的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学院现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方征平教授领衔的宁波市顶尖人才项目团队——“先进阻燃高分子材料”团队

刘宏治教授领衔的宁波市顶尖人才项目团队——“纳米纤维素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杨德仁教授领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比例超过50%,95%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且多数拥有海外深造经历或工程实践经验。
学院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入选浙江省一流专业。科研平台实力突出,拥有“能源电子材料研发”、“先进阻燃高分子材料研发”和“纳米纤维素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市级创新团队,并建有“先进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钙钛矿光伏技术”、“高性能薄膜和光学材料”等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学院紧密对接宁波及省内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的重大需求,聚焦能源电子材料、火安全与热防护材料、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等方向的前沿开展创新研究。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攻关项目、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纵向课题及1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共24项,累计到款外源性经费7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1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共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4项,并有9项科研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专业介绍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新兴特色专业。
●师资博士率95.3%,38.1%具有海外经历。
●“先进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化工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双平台支撑。
●产教协同育人体系、“未来工程师”双创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改性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双语)、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方法、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督、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继续深造后进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进行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优秀校友
郑海玲
2007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友,现为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站长。荣获“2020年第一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一等奖。先后主持重大课题4项,参与重大课题16项,共发表论文15篇,申请专利8项。开发了丝蛋白加固技术并建立脆弱丝织品的丝蛋白加固效果的评价方法(2016年荣获“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建立基于氨基酸分析的丝织品老化程度的评估体系和开发基于酶联免疫的丝织品微痕检测技术体系。

赖登攀
2012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友,本科期间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泰仑”优秀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本科毕业论文获校优秀毕业论文。硕士期间多次获校一等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纳米管纤维的制备,发表SCI论文3篇。毕业后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539厂,现任模块产品事业部微波产品工程室副主任,从事LTCC工艺研究和生产线管理工作。

朱晨凯
2014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友,现任浙江安可信五金工具有限公司监事,永康市创业青年联合会秘书长,金华市人大代表。在校期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学业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金梦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本科期间获得多次奖学金,参与多次学科竞赛如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大二加入实验室进行纳米催化材料相关的课题研究,并在导师的带领下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21年毕业后赴美国西北大学深造,专注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设备上面的新型应用。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在《NANO LETTERS》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2023年起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博士学位。

夏道伟
2023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友,现为四川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曾获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本科期间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积极参与浙江省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和互联网+等竞赛。大二进入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开展纳米纤维素基纳滤膜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区SCI论文1(Desalination),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一区SCI论文2篇(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